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交大资讯

心若改变,则态度改变;态度改变,则习惯改变;习惯改变,则人生改变

查看内容

今天,交大收到一封来自2600公里外的感谢信......

2018-6-5 16:12| 发布者: ynzhhj| 查看: 1335| 评论: 0|来自: 上海交通大学


今天,交大收到一封来自2600公里外的感谢信......

上海交通大学  


今天,第47个世界环境日。

建设美丽中国,

交大人一直在路上。

一封感谢信,

一个科研团队,

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在银苍玉洱畔。

这是交大人都听过的

“老人与海”的故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孔海南教授和他的团队,

只为守护洱海的水更清、月更明。


总书记的保护洱海嘱托

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感谢信

2018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寄来的感谢信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我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大理市的饮用水源地。2007年,国家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启动,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技术牵头单位组织实施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洱海项目的研究工作。至此,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孔海南教授牵头的科研团队,开启了抢救洱海的行动。在与大理州政府多年携手“努力作战”后,初步遏制住了洱海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恶性发展趋势,湖泊水质与生态环境两方面均出现了良性循环的苗头,李克强总理2012年5月批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使洱海重现一泓清水,相关经验注意总结,以资借鉴”。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大理洱海边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他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谆谆嘱托,责任如山。水专项总有结项的一天,但洱海的保护是长久之计。为了总书记保护洱海湖体水质与生态环境嘱托,交大人又开始了新一轮努力。

       2017年1月大理州委、州政府启动实施了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大理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攻坚战。来自交大的师生团队,积极参加到洱海保护的“七大行动”工作中,全力以赴、尽心竭力,最终实现2017年洱海全年水质总体评价Ⅲ类,其中6个月达到Ⅱ类水质,2018年1月-5月洱海水质保持在Ⅱ类水平的阶段性的初步成效。这些成效的取得凝聚了环境学院孔海南教授和他的团队全体师生的心血和汗水。

洱海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洱海流域的保护与开发历程也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林忠钦

                                                                                  ”


舍“小我”为“大我”的科研老兵

      依托“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洱海项目以及西湖、巢湖等子课题,环境学院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教学实践团队共有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大理等地,累计行程达500多万公里。目前常年有20余名师生在洱海、西湖、巢湖进行实地科研,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0000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0000余次。

       经济建设的飞速推进,环保意识和举措却没能及时跟上,中国的七大重点流域面临大规模污染,水环境日益恶化。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孔海南毅然回国,联合其他的专家一起,历经数年的调研汇报,才直接推动了水专项的落地。在几个水污染“重灾区”的河湖中,孔海南被推选为洱海项目的负责人,有家族性心脏病史的孔海南没有退却,毅然接受了任务。孔海南和他的团队联合中国环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国农科院等几十家单位,用十年的积累、五年的实践、三年的攻坚收获了丰硕的治理成果,使洱海的水质从浊到清。 

       在这场说干就干的洱海保卫战中,孔海南不是一个人,他有一支跟着他转战南北的年轻队伍。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个项目完成验收是他们最大的欣慰,一个个新的重大项目的委托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这支队伍继承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在他的支持下,他团队的每位博士生和青年教师都获得赴海外一流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工作的机会。此外,他还给年轻人创造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机会,给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在项目研究工作中锻炼自我。

“ 

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是团队传承的信仰。

——孔海南


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己任

       孔海南教授自2000年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他的课堂生动风趣,他的课件与时俱进,将一线治理中最鲜活的案例融入在教学中,深受学生的喜爱。从孔海南到王欣泽、何圣兵、吴德意、黄荣振、林燕,用一流科研反哺教学,教书育人的理念一脉相承。 

       他们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培养了一批在环境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才。以洱海项目研究为例,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实习同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常驻大理洱海一线研究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研究成果,提出解决洱海水污染问题的相关方案,使得同学在解决实施问题方面得到了良好培养。毕业的学生中一大批已经在国内的环境工程领域具有了一定影响力。 

         

       他们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以身作则,传承了实事求是的研习风气。以洱海为例,孔海南教授、王欣泽研究员常年驻扎大理,熟悉洱海流域的每一寸土地,对于洱海逐月的水质变化、生态变化了若指掌,也带动同学在研究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数据的微小变迁,从大环境水体的演变中切实感受到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重要关注点,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他们关心学生生活,在一线的工作中,团队的老师们与同学同甘共苦,亲密无间的交流,生活上的照顾与学业上的指导相得益彰。

“ 

毕竟洱海不仅是大理的洱海,云南的洱海,也是全国的洱海,甚至是世界的洱海。

——孔海南

”                                     

                                                                                                     团队名片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教学实践团队,由讲席教授孔海南,教授吴德意,研究员王欣泽、何圣兵,特别研究员黄荣振,副教授林燕等7人组成。团队围绕河湖富营养化治理,开设了《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生态设计与工程》(全英文)《湿地生态》等课程。团队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洱海项目以及西湖等课题承担了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如今的洱海、滇池、巢湖、西湖、太湖,

处处都有团队师生忙碌的身影,

一代一代的交大环境人,

为这份守护家园的理想情怀奋斗。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内容页面Content
联系方式Contact
地 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
下和街思睿天地一区5楼
邮 编:671005 咨询热线:0872-2507286 邮 箱:ynzhaohong@sina.com
返回顶部